《家暴防治,從「心」開始》認知輔導教育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3-05-31
- 資料點閱次數:255

基隆地檢署於今(113)年5月22日舉辦認知輔導教育課程-電影賞析。87年6月24日台灣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家暴法的國家,至此每年六月稱之為「家庭暴力防治月」(簡稱家暴月)。在家暴月來臨的前夕,選擇家暴三部曲《最遙遠的愛》、《與愛無關》及《愛的黑海》中的《愛的黑海》作為電影賞析的影片,《愛的黑海》以家暴目睹兒的角度,紀錄其真實經歷及感受,發現家庭暴力破壞的不只是關係,而是對關係的信任感、安全感及歸屬感,家暴的影響至深且鉅,該如何「用行動面對家庭裡無邊的黑海,才能終止生命的風暴」。
「家庭暴力防治法」自實施迄今已數度修法,除先前已將未同居之親密關係暴力及目睹兒少列入受保護對象外,去(112)年修法後,不僅提升保護令的保護力,更將禁止散布性影像、保障同婚權益及正視童年創傷之彌補等入法受到保護,顯示處在家庭暴力中的未成年人更加需要受到保護。
透過電影後的分享討論,協助成員思考及檢視自己生活在家中的感受,有成員分享自己在家中是快樂的,有成員對於在家中是否快樂感到困惑,亦有成員表示在家因感到壓力大而不快樂;面對家庭成員間的衝突或暴力時,有成員分享其在當中會成為協調者,也有成員會不知所措而只是看著事情發生;若遭遇家庭暴力事件,家中哪個角色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成員們的回答相對一致,多認為子女會顯得無助且會影響身心發展。未成年子女因應知能及自我保護能力尚有限,面對信賴的家人發生衝突時,不知所措、習得無助且因負面情緒衍生而來的創傷會更加深刻。
討論後請成員將對家中曾讓其受到傷害或是影響最大的家人想說的心理話寫下來,透過摺紙收藏在心中,鼓勵成員待準備好時試著與該位家人分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小天地,藉此鼓勵成員覺察及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透過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傳遞出來。
此次認知輔導課程除倡議家暴法修法項目,也提醒我們關注並正視自己的感受,適時向外求援,修復心中的創傷,和家人和解也和自己和好,成為更好的自己,期許每個人都能在當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