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檢出席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青廉誠信 如漁得水」活動 倡導以清廉誠信守護綠能未來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5-01
- 資料點閱次數:12

本署為落實「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13條,各締約國應鼓勵社會參與,促進社會廉潔共識將廉潔教育納入各級學校教學理念中,由檢察長柯宜汾率領主任檢察官黃聖及政風室主任沈文裕,共同出席由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於昨(4月30日)日下午舉辦「青廉誠信 如漁得水」品格教育活動,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農業部政風處等單位代表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約100名師生共同參與,透過傳達清廉誠信理念,結合綠能產業的未來發展,引導年輕學子於探尋綠能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重視廉能誠信,共維公共利益。
柯檢察長於致詞中表示,誠信教育與社會廉潔是推動產業進步與公共利益的重要基石,面對目前國家重要能源轉型政策,漁電共生作為一種創新的綠能發展模式,將漁業養殖與太陽能板設置相結合,不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還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隨著展業發展,同時也須面對其中的問題與挑戰。未來綠能產業中的漁電共生模式的發展,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法律的支撐與誠信的態度,才能促進公平與透明的合作環境。
柯檢察長利用機會,向參與活動的學生說明,近來新興毒品偽裝成糖果、咖啡包,到「藥頭」刻意進入校園圈套學生,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危機。反毒教育不能只是口號,更要落實在生活中,勇於拒絕誘惑,千萬不要因為好奇嘗試而遺憾終身;此外,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務必提高警覺,不要輕易提供個資,包括手機、銀行帳戶等資料給他人,對於社群媒體、簡訊、網路的投資訊息要小心查證,以免受騙。若對相關訊息有所疑慮,可以撥打165防詐專線查詢。
最後,本署將不遺餘力配合相關活動,持續推動清廉文化與社會責任的積極角色,透過品格教育與法律機制,能為臺灣綠能產業發展鋪築更堅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