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檢出擊:院檢合作的融合視野與華人文化下的系統觀點》 基隆地檢署114年度觀護處遇人員教育訓練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5-06
- 資料點閱次數:22

本署今(114)年4月17日於法治教育中心辦理本署處遇人員在家庭觀護實務中的專業敏感度與介入效能課程;此次特別與臺灣更生保護會基隆分會合作,同時舉辦114年度施用毒品個案強化支持全人康復推進計畫的處遇人員教育訓練。本日課程邀請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下稱雲林地院)兩位實務年資合計逾五十年的少年調查保護官擔任講師。
上午的課程由雲林地院的謝嘉仁主任調查保護官來講授少年犯罪與成人觀護之家庭介入策略。課程內容結合系統觀點、冰山理論與家庭動力分析,帶領學員從多元視角理解個案背後的家庭與社會脈絡。本次訓練聚焦於家庭系統與環境、結構之間的交互作用,探討如何透過敏銳的處遇觀察與適切的系統介入,以協助處遇人員有效回應個案的深層需求、自尊發展與再社會化。
下午的課程中,黃偉銘少年調查官特別以角色楷模作為引子,探討在華人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員的角色與社會框架下隱含有難以言喻的規範,深植於少年與家庭互動的行為模式之中,十分考驗觀護處遇人員如何兼顧專業知能與文化理解,借力使力,方能實踐全人照顧與有效轉化。
本次課程亦強調「看見冰山下的情緒與信念」,鼓勵人員在評估個案時,不僅觀察其顯性行為,更需理解其家庭結構與情感連結所形成的隱性張力。透過個案的經驗分享,讓本署觀護人、觀護心理師、觀護社工師、觀護助理員、方案人員等參訓人員深入省思實務工作中的挑戰,並藉由本日機會,從家庭的視角出發,研討如何於制度框架下發揮系統性思維與觀護功能,協助個案重建與家庭的功能性連結。
基隆地檢署觀護人室林順昌主任觀護人表示,期盼透過本次訓練,強化處遇人員對「家庭」作為觀護基礎單位之認識,並促進整合性的介入策略,以回應個案與家庭所面臨的複雜挑戰。本日課程不僅橫跨代間角色,更從內在依附需求、自尊及能力、文化脈絡等角度剖析個案社會適應不良所導致的犯罪問題,觀護人室全體同仁將在本日的基礎上,藉由本日所獲得之專業知能,持續深化實踐柔性司法的觀護處遇。